2009年5月9日星期六

丝绸文化

丝绸文化


丝绸文化

一、丝绸文化的基本概念

丝绸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们在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的各类形式的文化,特别集中反映在 与丝绸相关的历史记载、文物遗迹、诗歌文章、人物传记、工艺美术、织绣产品、雕刻绘画、宗教信仰、风俗礼仪、蚕桑丝绸生产等各个领域之中。从狭义上讲,丝 绸文化系指以真丝为载体,通过艺术品及服饰品等形式所传递的特定文化符号和概念。其形式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为艺术工艺品,二为服饰品。主要用于礼品、收 藏品及家居装饰用品,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丝绸艺术工艺品,又分为两类,一类为织锦工艺品,另一类为丝绸印花工艺品。

二、丝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丝绸文化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其图案与色彩的美丽达到了惊 人的地步。秦汉以后,丝绸生产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唐宋之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蚕丝生产 和丝织业达到另一高峰。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

丝绸除了具有实用性以外,还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东汉以前的书,都是写在丝绸上的。古代许多名贵的画,是绘在丝绢上的。以丝绸为材质制造的工艺品,一直被视 为珍品,受到全世界的喜爱。当历史的年轮驶进二十一世纪,科技以惊人的速度狂飙突进,于是结合了当代最先进工艺技术的古老的丝绸行业又焕发出了全新的光 彩。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丝绸的种类、工艺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个方面都在渐趋成熟和完备。

目前而言,丝织品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按绸面的表现则又可划分可 分为三十四小类:双绉、乔其、碧绉、顺纡、塔夫、电力纺、薄纺、绢纺、绵绸、双宫、疙瘩、星纹、罗纹、花线、条、格、透凉、色织、双面、凹凸、山形、花、 修花、有光、无光、闪光、亮光、生、特染、印经、拉绒、立绒、和服、大条。

从工艺上讲,织造和染整是目前丝绸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两项,所谓织造,是指生丝经加工后分成经线和纬线,并按一定的组织规律相互交织形成丝织物的过程。各 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织有图案的织物又称为“提花”或“织锦”,我公司产品中“真丝织锦画”属这类产品。以这种技术制 作的丝绸艺术品,手感及光泽较好,但存在生产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及成像点阵不够细腻等缺点。染整则是将我们喜爱的花色及图案再现在白坯上,从而使织物更加 富有装饰性的工艺。该工艺主要包括生丝及织物的精炼、染色、印花和整理四道工序。我公司产品中的丝绸书、丝绸画、丝绸册页及丝绸彩色扇面等均属这类。以这 种技术制作的丝绸工艺品,主要优点在于色彩逼真度及饱和度较高、成像点阵细腻(运用我公司真丝彩色高分辨率技术制作的产品具有该优点)、产品表现力及应用 领域比织锦类产品更为丰富。缺点在于面料的立体感不如织锦类产品。

三、丝绸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远在黄帝时期,元妃嫘祖就发明了养蚕,并且教给了人民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几千年的物转星移,世事 早已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然而无论科技如何狂奔向前,一根真丝的诞生依然要一寸一寸地来自于小小的蚕。真丝的来之不易注定了它的高贵和神秘。曾几何时, 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以丝绸的名义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文明的讯息,它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同时,也将丝绸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据中国古书记载,最早带着丝绸国礼出访各国的是公元前10世纪西周的周穆王。他从陕西西安出发,向西长途跋涉,一直到达了今中亚的吉尔吉斯,并与该国的女王西王母结成亲密友谊而回国,这可能是最早的中西交往。以周穆王为先导,以后的商人接踵而至。

公元前5世纪,西端到达希腊的草原丝路形成,中国丝绸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衣料,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到“赛里斯”国,由希腊语和拉丁语演化出来的“Seres”即是丝绸的意思,来源于中国“丝”字的谐音。

公元前4世纪时,中国丝绸已传入印度。公元前2世纪,丝绸从印度传入阿富汗,这些都促进了中国与西南亚的商贸关系。

真正使中国以世界丝织业发源地而闻名于世的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西北丝绸之路。自那以后,西域诸国纷纷与汉帝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西方的商队均通过 这条道路相互之间进行贸易,漫长的西北丝绸之路上,一派繁忙景象,作为礼物和商品的丝绸更是传遍了全世界。公元6世纪时中国的蚕种传到了中亚细亚和外高加 索、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土耳其,7世纪传到阿拉伯和埃及,8世纪传到西班牙,13世纪传到意大利,15世纪传到法国。此外,宋、元、明时期盛极一时的 “海上丝绸之路”,也大大地加强了中国同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更遥远的西方国家的商贸往来,被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光辉一页,写进了世界史。

与此同时,中国也不断地吸收西方的技术,如多重纬线显花的纬锦技术的引进,对于中国丝织工艺、纹样、品种的发展,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种中西方相互的交流和影响,不仅使中国的丝绸文化扩展到了世界范围,而且也让中国作为“丝国”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